银屑病恢复期腿上还红怎么办 银屑病腿上的好得慢呢
恢复期的牛皮癣的症状是什么样子
1、皮疹颜色转变:随着病情好转,皮疹的红色会逐渐变淡、变暗。这种颜色变化是病情改善的一个明显标志。持续观察并加强巩固治疗,有助于病情进一步得到控制。如果皮疹颜色没有改善,患者应立即就医。 皮屑减少:病情好转时,皮屑的脱落量也会减少。
2、牛皮癣的中医辨证主要根据疾病的分期以及临床表现来进行。进行期:血热证:此时皮损正在快速发展,数量逐渐增多,颜色鲜红,并伴有严重的瘙痒症状。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血热所致。静止期:血虚风燥证:在静止期,皮损发展缓慢,没有新增的皮损,症状相对稳定。
3、牛皮癣好转时的症状因人而异,消退期也就是恢复期,在牛皮癣消退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,皮损的颜色由红变为浅红,由深红变为红褐色,颜色越来越淡,鳞屑由多逐渐变少,皮损由厚逐渐变薄变平。
4、一:当患者的病情逐渐恢复时,炎性浸润会慢慢消退,皮损慢慢的变平,周围出现浅色的晕环。最后出现暂时性退行性牛皮癣白斑,有的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,消退期一般从躯干上肢开始,头部和 下肢比较顽固。这只是一般的情况,具体的消退期症状也是因人而异的。
5、瘙痒感减轻 瘙痒是银屑病常见的症状,而且十分的难受,那到了静止期或消退期,患者不再经常感觉瘙痒,瘙痒症状明显减轻。 皮损消退 皮损是银屑病又一个较为常见的症状,经过治疗好后,皮损则会慢慢的消退,点滴状、钱币状银屑病等消退相对较快,斑块状、地图状、疣状、砺壳状等消退相对较缓慢。
6、从牛皮癣的病程来说,一般牛皮癣皮损消退形式的顺序是由进行期变到静止期,静止期或长或短,因人而异,再转到消退期而达到临床痊愈,即进入缓解期。从部位来看,一般先自躯干和上肢开始消退,下肢消退较慢,头皮、手足等处皮损消退很缓慢。
银屑病恢复期痒咋办
应对方法: 口服药物:如抗组胺类药物,包括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、盐酸奥洛他定片、地氯雷他定胶囊、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,可以有效缓解瘙痒症状。 外用药物:糖皮质激素软膏,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、地奈德乳膏、糠酸莫米松乳膏、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或卤米松软膏等,具有抗炎、止痒作用。
适度洗澡:适度洗澡对银屑病是有好处的,尤其在冬季。洗澡既能滋润皮肤,减轻瘙痒,又能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鳞屑,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新陈代谢,促进药物的渗透,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。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洗澡时,水温不宜过高,以免刺激皮损,还宜高锰酸钾或者淀粉浴。
治疗建议:对于头皮银屑病的治疗,剃掉头发后涂抹带激素软膏是一种常见方法。对于不想剃发或女性患者,可以使用煤焦油洗剂进行清洗,并配合口服弱效免疫抑制剂或中药治疗。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。注意事项:头皮银屑病不能根治,主要依靠保养和综合管理。
红细胞比积(HTC)
1、红细胞比积(HTC)(也称红细胞压积)为0.347,正常值为0.37-0.47。红细胞比积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,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,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。
2、hct是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细胞比容,不是一种病。 红细胞压积(HCT)又称红细胞比积、红细胞比容,是指一定容积(L)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。它的多少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及其大小有关。 正常值:温氏法:男性0.40-0.54L/L,即40%-54%容积;女性0.37-0.47L/L,即37%-47%容积。
3、HTC在医学上代表的是红细胞压积(Hematocrit),也称作红细胞兄搜弯比容。 红细胞压积(Hematocrit,简称Hct)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百分比,是诊断贫血、脱水等血液疾病的关键指标。 测量Hct通常通过将抗凝血离心沉淀红细胞,然后计算红细胞占血液总体积的百分比。
银屑病(牛皮癣)的病因分析及中医如何辨证论治
1、血热风燥证 【临床表现】皮损鲜红,皮疹不断出现,红斑增多,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,点状出血,有同形反应,伴瘙痒,心烦,口渴,大便干,尿黄,舌红,苔黄或腻,脉弦滑或数。凉血地黄汤加减。生地黄、当归、地榆、槐花、黄连、天花粉、陈皮、赤芍、防风、黄芩、荆芥、甘草。
2、原理:中医认为牛皮癣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。活血化瘀法通过改善血液循环,促进病灶的修复。常用药物:如丹参、红花、桃仁等中药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可用于改善牛皮癣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。清热解毒法 原理:牛皮癣发病与体内的湿热积聚有关。清热解毒法通过排毒的作用,促进湿热的消散。
3、湿毒蕴积证 对于湿毒蕴积型的银屑病(牛皮癣),皮损多发生在腋窝、腹股沟等皱褶部位,伴有红斑糜烂、痂屑粘厚、瘙痒剧烈等症状。治疗应以清利湿热、解毒通络为主。方药可选用萆渗湿汤加减,主要成分包括萆、苡仁、丹皮、黄柏、茯苓、泽泻、通草、滑石等。
4、红皮病型银屑病:通常辨证为毒热入营型、阴虚血瘀型,分别治以凉血解毒、活血除湿;活血滋阴、清解余毒。脓疱型银屑病:辨证为脓毒型、阴虚血热型、湿毒蕴结型,应用清热除湿、凉血解毒;养阴清热、祛湿解毒;健脾益气、除湿解毒等方法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