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黄黄芪汤治疗牛皮癣的案例 麻黄 牛皮癣
黄芪四逆汤是治疗斑块状牛皮癣
1、《伤寒论》有人参四逆汤用于回阳救逆,这里的黄芪四逆汤用于破寒除湿,皆理太阴。人参内收,黄芪外散,四逆所化,各取所需。我临床上常配合自我艾灸,用于斑块状牛皮癣,多有奇效。
2、黄芪赤风汤(生黄芪60g,赤芍15g,防风15g,地龙10g,鸡血藤30g,党参30g,郁金9g,川芎15g)每日1剂,配合活络胶囊(僵蚕、全蝎、蜈蚣按2:1:1生用研末装胶囊,每粒0.4g)3~5粒/次,每日2次,及西药卡马西平0.1g,每日3次。治疗癫痫60例,痊愈14例,显效25例,好转11例,总有效率833%。
3、可用张仲景的四逆汤和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化裁加减。用人参大补元气以扶正气之虚极,附子、肉桂、甘草壮元阳以救阳气之外亡,川芎、三丹参活血化瘀,使气血通畅。 恢复期心力衰竭:治疗应补益心气、养心宁神,用保元汤和生脉散化裁。方中人参、黄芪、肉桂、炙甘草益气温阳,麦冬、五味子敛阴生津。
4、疗效:用此法配合针灸、外治治疗32例,结果临床治愈11例,显效12例,好转8例,无效1例,总有效率为99%。 常用成方:当归四逆汤、顾步汤、桂枝附子汤、活血温经汤、阳和汤。 (2)血络瘀阻 治法:活血行气,化瘀止痛。
5、养生功效:血府逐淤汤是治疗血淤症的基础方。气虚血淤者,可用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。寒凝血淤者,可用当归四逆汤以温经通络。淤热互结者,可用核桃承气汤以活血化淤、通下淤热。淤在膈下,可用膈下逐淤汤。淤在头面者,可用通窍活血汤。少腹血淤者,可用少腹逐淤汤。
每天5首小经方(第7回):防己黄芪汤、越婢汤、栀子大黄汤、枳实芍药散...
1、经方勾玄:栀子大黄汤证的三个主证包括湿热上蒸导致的心中烦热郁闷、湿热中阻导致的不能食欲吐腹满、湿热下注导致的小便不利足下热。 枳实芍药散 组方成分:枳实(烧令黑,勿太过)、芍药等分。煎服方法:杵为散,服方寸匕,日三服,以麦粥下之。主治病证:主治产后腹痛,烦满不得卧;痈肿。可治疗多种妇科疾病。
2、小柴胡汤 - 往来、寒热,胸胁苦满,默默不欲,脉搏弦细。 枳实芍药散 - 中药阿托品,解痉止痛方。 栀子厚朴汤 - 除烦、顺气、抗焦虑,用于气-火病。八味除烦汤是其扩充版。 八味解郁汤 - 柴胡、半夏复合体。 退热汤 - 少阳热型。
3、⑥柴胡陷胸汤: 为小柴胡汤加瓜蒌、黄连、枳实,治疗往来寒热,胸膈饱闷,按之则痛,口苦苔黄。 ⑦柴平汤: 即小柴胡汤加平胃散(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甘草),治肝气郁结,胸胁疼痛。 ⑧柴胡加芒硝汤: 即小柴胡汤加芒硝,治“伤寒十三日,腹满谵语者”。
《黄煌经方使用手册》—防己黄芪汤
经典配方:防己四两(粉防己),甘草半两(炒,生甘草亦可),黄芪五两(去芦,生黄芪),生姜、白术各三两,大枣十二枚。上六味,咀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服了坐被中,欲解如虫行皮中,卧取汗。
苓桂味甘汤 - 整体羸瘦、甘草;虚劳人、虚喘证、虚冒证、五味子;水气上冲致动悸、急迫、冲击、桂枝、茯苓。 苓桂术甘汤 - 水饮上逆、气上冲胸、起则头眩、身为振振摇。 防己黄芪汤 - 黄芪人、水囊体、下肢水肿、膝关节疼痛。
苓桂枣甘汤整体羸瘦、大枣、甘草;水气上冲致动悸、急迫、冲击、桂枝、茯苓。 苓桂味甘汤整体羸瘦、甘草;虚劳人、虚喘证、虚冒证、五味子;水气上冲致动悸、急迫、冲击、桂枝、茯苓。 苓桂术甘汤水饮上逆、气上冲胸、起则头眩、身为振振摇。
麻黄汤法治疗慢性鼻炎
1、急性鼻炎的中医治疗 辛温发散法: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急性鼻炎,可以采用辛温发散的方法来治疗,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、桂枝汤等。 芳香化湿法:若外感风湿病邪,则需加用芳香化湿的中药,如辛夷、苍耳子、苍术等,或者选用苍耳子散。
2、麻黄三两(去节),桂枝二两(去皮),甘草一两(炙),杏仁七十个(去皮尖)。上四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半,去滓。温服八合,覆取微似汗,不须啜粥。余如桂枝法将息。(《伤寒论》)推荐处方:麻黄15g,桂枝10g,炙甘草5g,杏仁15g。
3、同时,由于患者无汗,所以以麻黄汤为底方进行治疗,但因为有里热,所以去掉了桂枝。麻黄汤中的麻黄能够解表发汗,生姜和大枣则能够健脾,兼顾解表和固护正气的作用。其他药物如杏仁、甘草、薏苡仁等则起辅助作用。过敏性鼻炎的根治 过敏性鼻炎并不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。
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(3)
1、麻黄汤不仅对下面的器官有效,对上面的大脑也有作用。麻黄汤可以用来治疗煤气中毒,这是《新中医》的报道:说有一个男子煤气中毒,虽然经过抢救苏醒,但是醒了以后还是很难受啊,头晕、头痛、胸闷、烦躁、记忆力减退、精神恍惚,用麻黄汤:麻黄、甘草各15克、桂枝、杏仁各10克,只用一剂药,一身汗出,精神清爽如常。
2、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,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、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、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、胸闷、气喘等症。如寒邪咳喘,多配杏仁、甘草同用;外有寒邪,内有痰饮,常配细辛、干姜、五味子、半夏等同用;至于肺热咳喘,常配石膏、杏仁、甘草等同用,如麻杏石甘汤。用于风水水肿。
3、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适用于无汗症状:无汗并非指患者当前没有出汗,而是通过观察其皮肤状态来判断。无汗者皮肤往往干燥、粗糙,甚至像鱼鳞状,脸色发黄发暗,缺乏光泽。麻黄体质的识别:麻黄体质的人通常体型壮实,肌肉发达,可能伴有胖壮或浮肿,皮肤干燥粗糙,无光泽。
4、麻黄,又称华麻黄、木麻黄、山麻黄、蛇麻黄、勃氏麻黄,属于发散风寒药类。其味辛、微苦,性温,归肺、膀胱经。麻黄的主要功效包括发汗散寒、宣肺平喘、利水消肿。它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、胸闷喘咳、风水浮肿及支气管哮喘等症状。蜜麻黄则有润肺止咳之效,多适用于表症已解后的气喘咳嗽。
5、临床应用:麻黄汤(《伤寒论》)治太阳病头痛发热,身疼腰痛,骨节疼痛,恶风无汗而喘者:麻黄10g(去节),桂枝6g(去皮),甘草3g(炙),杏仁70个(去皮、尖)。上4味,以水9升,先煮麻黄,减2升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5升,去滓,温服8合,覆取微似汗,不须剖啜粥。
老中医李可的全部秘方
1、所谓麻附细法,即指麻黄附子细辛加人参乌梅炙甘草治法,可通治一切外感。因一切外感必夹内伤。而麻附细法道理在于开表闭的同时,以固本气为主;属于扶正托邪法。人身各部,头面四肢,五官九窍,五脏六腑,筋骨血脉,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。沉寒痼冷顽症,一切肿瘤皆此因。当知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往路。
2、方中桃红四物合桂枝汤,养血润燥,活血祛瘀,通调营卫。定风丹(首乌、蒺藜对药)滋养肝肾,乌须发,定眩晕,养血驱风止痒;丹皮、紫草凉血解毒;白藓皮苦咸寒,入肺与大肠、脾与胃四经,功能清湿热而疗死肌,为风热疮毒、皮肤痒疹特效药。
3、李可的秘方深入到每个细节,如治疗疣症时,湿热瘀阻者可加麻杏苡甘汤和炮甲珠,而斑秃则需针对湿热血虚,用乌蛇和定风丹。从青霉素过敏性皮炎到慢性感染,李可的医学智慧均贯穿始终,以养血活血、祛瘀通调营卫为原则,以人为本,兼顾整体。
4、综上所述,李可老中医的“肾四味”是一个经典的补肾强肾方,由枸杞子、菟丝子、仙灵脾、补骨脂四味中药组成。这四味药相互配伍,能够共同发挥补肾益精、温肾补阳的作用,对于改善肾阳虚引起的各种症状有着显著的效果。在服用时,需要注意脾胃的吸收情况,以及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。
5、家传秘方:臁疮膏作为家传秘方,在治疗下肢溃疡方面效果显著。其组成药物具有清热燥湿、解毒利湿、敛疮生肌的功效,与内服药物相辅相成,共同促进患者康复。总结李可老中医用乌蛇荣皮汤治疗臁疮(下肢溃症)的医案展示了其深厚的中医功底和独到的治疗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