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论治疗银屑病的经方 银屑病中医医案
经方笔记:白头翁汤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
1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(《金匮要略》):组成:白头翁汤加甘草、阿胶。功效:清热解毒,补虚缓急。适用症:妇女产后下痢或久痢伤阴者。加减白头翁汤(陈朝祖方):组成:白头翁30克,黄芩12克,秦皮12克,黄连30克,金银花20克,地榆30克,白芍12克,广木香10克,甘草10克。
2、热毒炽盛:加金银花、连翘、败酱草,增强清热解毒。腹痛明显:加白芍、木香,理气和血、缓急止痛。兼食积:加山楂、神曲、麦芽,消食健胃。与芍药汤合用:用于痢疾气血凝滞明显者,增强清热燥湿、调气和血。下焦湿热重:加土茯苓、苦参,强化清利下焦湿热。
3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。【性能】苦,寒。归胃、大肠经。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。
4、白头翁汤是《金匮要略》中的一张方子,是治疗痢疾的祖方,里急后重是痢疾的主症,故借而用之治患者的里急后重。葛根芩连汤泻阳明之热而坚阴止利,治湿热下注的腹泻。还可加用薏苡仁15克、砂仁3克和吴茱萸6克。
5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疗咽肿。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~15g(鲜者15~30g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复方:治热痢下重:白头翁二两,黄连、黄柏、秦皮各三两。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不愈更服。
6、白头翁汤:出自《伤寒论》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痢的功效,适用于脾胃热毒、痢疾等症状。半夏白术天麻汤:出自《医学心悟》,具有化痰熄风、健脾祛湿的功效,适用于脾胃痰湿、眩晕等症状。半夏厚朴汤:出自《金匮要略》,主要用于行气散结、降逆化痰,适用于脾胃气滞、痰湿内阻等症状。
伤寒论学习: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(三)
1、风伤卫,寒伤营:不同体系的解读,不要混淆。温病与伤寒的鉴别:胡老体系中的伤寒指太阳病中的伤寒症状反映群,温病不属于太阳病,可归类为太阳阳明合病、太阳阳明太阴(水证)合病等。学习的灵活性伤寒论99条:伤寒四五日,身热恶风,颈项强,胁下满,手足温而渴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
2、胡希恕先生是著名的《伤寒论》研究者与经方家,其学术体系在中医界具有深远影响。以下是对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详细阐述。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的基本特点 经方医学体系与医经体系的区别 胡希恕先生明确指出,《伤寒论》代表的经方医学体系与《黄帝内经》代表的医经体系是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。
3、胡希恕(1898~1984),汉族,生于辽宁省沈阳市。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、教育家,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《伤寒论》研究者、经方家。
伤寒论第十六、十七条辨一起讲(三)
1、伤寒论第十十七条辨一起讲(三):在伤寒论中,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辨论的内容,主要围绕经方的基础应用与变化,以及中医对于炎症治疗的独特理解。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这两个条辨的相关内容。经方的基础与变化 经方,作为中医的经典方剂,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变性。
2、伤寒论第十六条辨:太阳病三日,已发汗,若吐,若下,若温针,仍不解者,此为坏病,桂枝不中与之也。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温针:针灸的一种方法,用针针于一定穴内,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,以冀发汗。坏病:因治疗错误致病情发生恶化,症候变乱,而不能称其名者。
3、三三“少阴病”,四逆,其人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“四逆散”主之。心包有一条血脉直接络到胆,胆汁喷射的速度同心臓搏动的速度。当中焦寒湿很盛时,会影响到胆。临床上四逆散是治疗胆结石很好的处方,故四逆散里有去湿去热的药,但没有去寒的药。
4、全书共八卷,详细论述了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三阴病、风温杂病、霍乱、阴阳易及差后劳复等病症。以“经络内景图说”详细阐述《伤寒论》中的“六经分治”和“表里病位”的关系。病症归纳与提纲:各病症以“风伤卫”、“寒伤营”、“风寒两感,营卫俱伤”为提纲进行归纳。
113首伤寒经方(11):白虎汤类方(白虎汤、白虎加人参汤、竹叶石膏汤)清热...
1、白虎汤类方(白虎汤、白虎加人参汤、竹叶石膏汤)确实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瘟疫急症。下面是对这三首方的详细解析:白虎汤一品方歌:白虎膏知甘草粳,气分大热此方清,热渴汗出脉洪大,加入人参气津生。二品原文:《伤寒论》第219条:三阳合病,腹满身重,难以转侧,口不仁,面垢,谵语遗尿。
2、白虎汤类方是中医伤寒论中经典的清热生津方剂,确实可用于治疗瘟疫急症,主要包括白虎汤、白虎加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。白虎汤:以石膏、知母、甘草和粳米为主要成分。石膏为君药,具有清热泻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;知母为臣药,协同石膏清热生津;甘草为佐药,调和诸药;粳米为使药,滋养胃气。
3、白虎汤、白虎加人参汤、竹叶石膏汤均属于石膏类方,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病里阳热证。白虎汤 白虎汤是石膏类方的代表,主要用于清里热。其组成包括石膏一斤(碎,绵裹)、知母二两、甘草二两(炙)、粳米六合。煎服方法是上四味,以水一斗,煮米熟汤成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二服。
4、苓桂术甘汤——背上寒如巴掌大(因为阴阳不通)附子汤——背上冷(因为命门之火阳气上不来)中暍就是中暑。中暑的人一定先气虚才会中暑,所以补气、清热一起用。白虎加人参汤的剂量减弱减小,就变成了时方里的六一散(甘草+滑石)。竹叶石膏汤是病后调理的方子。
5、【答案】: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相同点:二方在组成上,均用辛甘大寒的石膏清热生津,炙甘草、粳米益胃生津;故二方均能清热生津,可用于治疗症见身热汗出,口渴欲饮,心胸烦闷的气分热证。二方不同点:白虎汤在组成中还有知母;竹叶石膏汤中还有竹叶、牛夏、麦冬、人参,具有益气生津和胃之功。
《倪海厦伤寒论经方使用说明书》---四逆散
1、四逆散的组成:本方由炙甘草、炙干的枳实、柴胡和芍药各十分组成,捣碎筛过,用白开水调和,每次服方寸七,每日三次。 四逆散的适应症及加减法:针对不同症状,有所乎闭增减:- 咳者,可加五味子和干姜各五分,适用于下利症状。- 心悸时,加入桂枝五分,以平衡心脏。- 小便不利,茯苓五分的加入有助于利尿。
2、阿胶:滋阴止渴,保护体内的阴血,防止结石形成过程中造成的阴血耗损。四逆散 四逆散也是《伤寒论》中的经典方剂,其由柴胡、枳实、白芍、甘草组成,主治气机郁结、肝气不舒,具有疏肝解郁、调畅气机的功效。柴胡:升达阳气,帮助疏通身体的气机,尤其是由于结石引起的腹部气机阻滞。
3、倪海厦老师259个经典配方包括以下内容: 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(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-四逆散):柴胡6克、枳实6克、芍药6克、炙甘草6克。 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方(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-甘草泻心汤):甘草12克、黄芩9克、干姜9克、半夏9克、大枣12枚、黄连3克。